王玉兰荣获“全省孝老爱亲模范”称号

2018-02-03 10:11:00 来源: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坚强的母亲,最大愿望是给儿子一个美好明天

王玉兰与儿子

  鲁网2月23日讯(山东商报记者 王晓迪 图/记者 王晓峰)今年51岁的王玉兰,在第六届全省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“全省孝老爱亲模范”荣誉称号,她也是省属企业获得本届全省道德模范的唯一一人。对于这个荣誉,她觉得自己愧不敢当,但是她所在的银座·奥特莱斯七里山店的所有员工都认为她是实至名归。用王玉兰同事们的话来说,王玉兰拥有多重身份,“在工作岗位她是模范员工,在家里是模范妈妈和儿媳,而在社会上又是个模范义工。”

  安心的牵你的手

   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

  过去的26年,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,就是“煎熬”。如果要用一句歌词去形容这些年她的付出,大概是苏芮《牵手》里的那句“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,不去想该不该回头”。王玉兰有个26岁的儿子,但是她的孩子有点“特殊”,在孩子18岁前,她只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缺钙导致发育不全,但直到2009年的秋天,儿子孙彬从残联领到了一张残疾人证,上面写着“智力、精神,二级残疾”,宣告她的儿子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正常人……

  如果倒退30年,王玉兰绝对算得上一个文艺女青年,那时候的她喜欢弹吉他,自弹自唱100多首曲子没问题。她是家里的老小,那时候的她心里根本不揣事儿,每天都是乐乐呵呵的,弹着一首首曲子,想着以后自己的生活可能与文艺有关,想着自己以后嫁了人有了孩子一定要亲自教给孩子弹吉他、唱第一首曲儿。1989年,22岁的王玉兰在济南变压器厂工作,经人介绍结识了23岁的孙立明。1990年,两人登记结婚,并于当年怀孕。

  有了自己的孩子,王玉兰和孙立明两人高兴坏了,可是1991年5月,怀孕7个月后的王玉兰就有了宫缩反应,但是医生诊断为早产,在医院住了两个月,才保住孩子到满月。1991年的7月11日,距离入伏还有8天,但是天儿已经热的不行,这一天王玉兰生产,可是孩子出生时只有4斤8两,看起来和小猫一样。坐月子的时候刚好最热,孩子又体质弱,她就想着法的不让孩子受罪。“我们给儿子取名孙彬,希望他长大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男子汉。”王玉兰和家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。

  初为人母的喜悦过后,她发现孩子有许多行为明显异常于正常孩子,先是孩子整晚哭闹,不肯睡觉。王玉兰说“孩子出生后整夜啼哭,不肯睡觉,必须要人抱才行。”再就是该坐的时候不坐,该走的时候不走。这些症状让王玉兰和家人越来越不安起来,终于在孩子四个月的时候,王玉兰再也沉不住气了,抱起孩子走进了医院,她要给孩子查个明白。经医院诊断孩子为先天智力低下伴随精神疾病,智商仅为54(正常为100),后经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鉴定为双重残疾(智力二级、精神二级)“那个时候诊断孩子的精神问题其实就是现在咱们说的自闭症。”王玉兰说。

  但是她一直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精神有问题,她一直觉得儿子是缺钙导致的发育不全,只要给孩子吃点药补补脑子孩子就会好起来。因此,从孩子4个月开始,她就开始了漫漫的求医路,北京、上海,偏方、推拿,西药、中药等等,苦命的孩子自4个月开始服用中药,每天三次中药,一针脑神经生长液,一直到12岁,每天坚持吃药打针,不会吃饭的孩子先学会了吃药。每次看着孩子头上扎吊针几次都不成功,看着孩子忍受的痛苦及别人异样的目光,她的心里像针扎一样的痛苦,甚至几次想到了逃避——带孩子离开这个世界。

  能想的办法全都试过了,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——强化训练,别无捷径。打击过后,她开始了孩子的强化训练,先是在卡片正面写上汉字,背面写上拼音或者画上图案,每天不厌其烦的教给孩子读,一遍、两遍、三遍……带孩子上街玩,只要看到广告牌或是商店名称,就教给孩子念,时间长了,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。但仍然不敢自己走路,“为了锻炼孙彬的胆量和肢体协调能力,我每天晚上下了班就牵着孩子到马路上走,故意把他放在马路牙子上走路练习平衡能力,可是不管在路上还是在马路牙子上,孩子始终不松开我的手,我的手只要一撒开他就不敢走了。”王玉兰说。直到有一天,当孩子突然松开她的手往前跑去时,毫无意识的她在别人提醒下才知道孩子自己敢走路了,激动的她当时泪流满面。

  要把全部的爱给“特别”的你

  在提升孩子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件事儿上,王玉兰一直坚持着,从不松懈。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经过自己的精心照顾和培养,再加上药物治疗,孩子就能向正常孩子一样和别人上正常的学校,以后还能上班、谈恋爱、结婚……

  “你知道什么是希望递减率吗?我告诉你,当我从孩子口中得知老师喊他傻子的时候,我的心如刀割,我真想去找那位老师。但是我必须面对现实,我的孩子并没有一天天好起来,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越来越严重。”王玉兰说。她一开始还幻想着孩子以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、放学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。可是后来她只希望孩子能安稳地上完三节课。“因为孩子坐不住,心情烦躁起来就会大喊大叫。”王玉兰说。那时候她单位上有两台电话,一台是内线,专门处理单位内部情况,一台是外线接听外来电话。“我那时候一听到外线电话响我就哆嗦,我生怕是老师打来让我去领孩子回家。”王玉兰说,她那个时候最常听到的话就是“你孩子我们弄不了,快领回家吧。”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王玉兰下定了决心,要把全部的爱都给自己这个“特殊”的孩子。“孩子在外面已经饱受歧视和异样的眼光,我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。”王玉兰暗下决心。残酷的现实面前,她最终选择了坚强与责任,她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。

  孩子有个温暖的家是前提,但是自理能力还是要不断提升,毕竟孙彬一天天长大,王玉兰和爱人也一天天老去,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的照顾自己。2002年,为了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技能有所提高,她忍痛将孩子送到临沂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寄宿。可是由于学校在郊区,条件也比较差,冬天没有暖气。“我们送去的时候是十月一,老师让我们2003年春节前去接,如果一直不放心孩子,那只会前功尽弃。为了孩子我和爱人只好听老师安排。”王玉兰说。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外,她始终放心不下,经向领导申请,她来到银座商城临沂店工作,这样周末她把孩子接回宿舍小住两天再送回去,可以给孩子洗洗澡、改善改善生活,离孩子近她的心才能放得下。经过8年的学习,孩子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,生活基本可以自理,2010年孩子毕业回到家里,还能帮着她做些简单的家务活,比如扫地、擦桌子、倒垃圾等,而她也在股份公司领导的关心下调回济南。

责任编辑:范金鑫